是年冬,安南餘孽簡定作亂。定自稱陳姓。本前陳舊官,先已降附,既而遁於乂安府,與其黨鄧悉、鄧鎔、阮師、陳希葛等謀反, (「與其黨鄧悉鄧鎔阮師陳希葛等謀反」,「阮師」原作「阮帥」,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今獻彙言本、清勝朝遺事本及本錄下文改。按明史卷三二一取「阮帥」說,存疑。) 偽稱日南王。既而僭號大越,稱興慶年號。朝命黔國公充征夷將軍,從雲南往征之。久不能遏絕,廷議謂非王不可。
七年正月,乃命王佩征虜副將軍印,往共剿之。王以四月至南寧會兵,五月入境。王躬督戰艦,破孔目柵,再破鹹子關,斬俘無數。賊退保黃江,乘勝擊之于太平海口,賊竄乂安茶偈江。冬十二月, (「冬十二月」,原脫「二」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師至清化。越四日,生擒簡定於吉利柵之山,并其黨陳希葛等,檻送京師。
明年二月,王還朝。上嘉勞之。未幾簡定餘黨陳季擴復嘯聚,僭稱重光年號。季擴乃簡定從子。簡定為阮師等所廢,而立季擴。定敗,潛遠竄。聞王班師,復與陳景異等同反。
九年春正月,復授王前印,往督師征之。夏五月,師次東關。六月,進兵。賊聞王至,以石填神頭海口,三十丈許設拒木以抗。王督將士悉起其石,以通舟楫。賊懼,立堡常月江。王戒眾曰:「此堡不足攻。其山南險阻,彼必設伏以撓我。」乃使驍將率土兵搜山,果得其伏者,斬之,遂奪其堡。賊遂遠遁,王隨所至而追之,賊或聚或散,竟莫得其要領。
時關以東羣盗蜂起,所完者交州一城耳。蓋新設州縣軍衞太多,交人久外聲教,樂寬縱,不堪官吏將卒之擾,往往思其舊俗。一聞賊起,相扇以動,賊首所至,輒為之供億隱蔽。以故賊潰復聚。朝廷屢下詔招撫之,授季擴以布政使。 (「授季擴以布政使」,原脫「季擴」二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彼欲受命,制於其黨,服而復叛,偽稱王孫以復陳氏為辭。大軍至,則深入山海避之,軍退復出,用是官軍不能成功。
王既蒞軍,始大明賞罰。而諸將疲於奔走,往往因循玩寇。都督黃中不用命,王以軍法從事,由是人人知懼,不敢辭難避險。是時,賊恃荷花海險,謂我師不能渡,於日麗海口立堡以守之。王率舟師自奇羅海口洋過荷花海口,直抵日麗,賊焚堡而遁。至茶偈江,連進兵破之。賊驚曰:「天兵飛來也!」遂大潰。奪其化口城,諜知賊悉眾守愛子江,復追至其境。賊伏巨象數十以為前敵, (「賊伏巨象數十以為前敵」,「伏」原作「復」,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列人馬於後,盡力以抗我師。王戒將校曰:「擒賊在此一舉,機不可失。」乃鞭馬先進,象伏突起,王一箭落其象奴,再箭中其象鼻,象叫號退走,自蹂其眾。乘勝擊之,斬艾僵仆,填滿山澗,賊徒散遁暹蠻等處。王部分將領隨處搜捕。 (「王部分將領」,「部」原作「韶」,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至暹蠻、蒲幹等柵, (「至暹蠻蒲幹等柵」,「幹」原作「餘」,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山徑崎嶇,林菁陰翳,馬不能前。王乃下馬徒步,履險兼程趨之。士卒不能從,惟將校百餘人僅屬。
與賊遇,殺數千人。賊首陳季擴暨其妻子皆就擒,時十一年冬也。明年,班師還京。自王出師,至是首尾踰三年始獲首虜。說者謂王此役較之前平定之功為難云。十三年四月,朝命王佩征夷將軍印,充總兵官,往鎮交阯。又有平陳月胡之功。十五年,上以王久勞於外,詔還京師。
王以正統己巳歿于王事,至是三十有七年矣。 (「于王事至是三十有七年矣」,「三十有七」原作「四十」,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嗣子太子太傅, (「嗣子太子太傅」,此句原作「嗣子太傅兼太子太師」,據明今獻彙言本、清勝朝遺事本刪改。) 襲封英國公懋出其家閽者福住所祿王平安南時前後所上奏啟見示, (「懋出其家閽者福住……」,「閽」原作「閹」,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屬予次第之。予因參攷交阯郡志所載露布榜文,及胡文穆公奉敕作平安南碑, (「及胡文穆公奉敕作平安南碑」,「胡文穆」原作「明文移」,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今獻彙言本改。) 楊文貞公譔東平武烈王及定遠忠敬王神道碑,附以所聞,以為此祿云。
大明弘治元年龍集戊申春二月初吉,賜進士第、資善大夫、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國史副總裁、前翰林學士、國子祭酒、經筵官瓊山丘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