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友篇》:三代而上,师友出于学校,三代而下,师友出于圣贤。学校不古存,圣贤不古若。而天下学者师非其师,友非其友矣。古者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中和孝友为之教,诗书礼乐为之造。士之由于学校者,皆知师之可尊,友之可敬。薰陶亲炙,至于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岂非学校之功欤?愚故曰:三代而上,师友出于学校者,此也。三代衰,学校废。吾夫子设教于洙泗之上,七十子枢衣于杏坛之下。圣人为之师,颜曾为之友。求退由进,师过不及。一经缶卢锤,皆为成德之士。岂非圣贤之力欤?愚故曰:“三代而下,师友出于圣贤者,此也。自孟喜背师而天下不知师,郦寄卖友而天下不知友。籍氵是师韩子也,不能保其不叛,柳子厚友崔李也,意向稍偏,则甘心舍所学以从彼焉。愚于此益叹夫学校之不古存、圣贤之古若也吁。
【周子通书】
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此略承上章之意,其理虽明,然人心蔽于物欲,鲜克知之。故周子每言之详焉。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师友则不可得也已。是以君子必隆师而亲友。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周子于此一意而屡言之,非复出也。其丁宁之意切矣。人生而蒙,长无师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此处恐更有由师友字属下句。而得贵且尊,其义不亦重乎?其聚不亦乐乎?此重此乐,人亦少知之者。
【朱子语录】
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若中间二十分工夫,自用力去做,既有以喻之于始,又自勉之于中,又其后得人商量正是之,则所益厚矣。
【陆象山语录】
天下若无着实师友,不是各执己见,便是恣情纵欲。人若是求师取友之心泛泛,则可见其平日工夫亦是悠悠,泛爱众而亲仁,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古人之于师友,其切如此。
【刘炎迩言】
或叹无严师畏友。曰:非无也,未之见也。有严师教亦不行,有畏友谏亦不入,近世流俗之患也。徇俗而忘己,从流而失正,斯师友也何严畏之有?
【黄庭坚豫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