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初唐二
全唐诗续补遗卷二
初唐二
王梵志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 【撤】 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 【(二字作告)】 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 【我家长育】 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 【讽】 人,甚有义志 【旨】 ,盖菩萨示化也。 【(《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丛谈史遗》。)】 ○《云溪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
七言
生时不共作荣华,死后随车强叫唤。齐头送到墓门回,分你钱财各头散。
五言 【八首】
我肉众生肉,形殊姓不殊。元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苦痛教他死,将来作己须。莫教阎老断,自想意何如?
粗行出家儿,心中未平实。贫斋行则迟,富斋行则疾。贪他油煮(鱼追),我有波罗蜜。饱食不知,受罪无休日。
不愿大大富,不愿大大贫。昨日了今日,今日了明晨。此之大大因,彼之大大身。所愿只如此,真成上上人。 【今按:疑缺第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