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伯渊,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孟称舜《录鬼簿》录作“平阳令”。生卒年不详。《录鬼簿》将其更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可知他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庄一拂先生认为其“约元世祖中统初前后在世”(《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五)。天一阁《录鬼簿》有贾仲明为于伯渊作的[凌波仙]挽词:“集成《鬼簿》老钟由, 录上名公列众贤。生生边,天花写上文华选,是平阳于伯渊。翠红乡风月无边。花前醉,柳下眠,命掩黄泉。” 可见于伯渊属于“众贤”一类,做过平阳令的可能性不大。其生活经历和态度则是沉湎于花前柳下,歌楼妓馆,以至于“命掩黄泉”。可知于伯渊是一个下层文人。但是,元前期的平阳是当时全国杂剧繁荣的中心之一,这显然成就了于伯渊。他的杂剧至今可知者有六种, 即《丁香回回鬼风月》、《白门楼斩吕布》、《狄梁公智斩武三思》、《吕太后饿刘友》、《莽和尚复夺珍珠旗》、《尉迟恭病立小秦王》。其题材多写历史事件, 更善写传奇人物,可惜都已失传。于伯渊的散曲尚留一套〔仙吕·点绛唇〕《忆美人》,反复吟咏一位美妓,浓态极妍,或可表现其“翠柳黄鹏”的风格(见《太和正音谱》),又是作者本人“翠红乡, 风月无边”生活经历的真实注脚。
套数
【仙吕】点绛唇
漏尽铜龙,香消金凤,花梢弄,斜月帘栊,唤醒相思梦。
【混江龙】绣帏春重,趁东风培养出牡丹丛。流苏斗帐,龟甲屏风。七宝妆奁明彩钿,一帘香雾袅薰笼;慢卷起金花孔雀,锦屏开绿水芙蓉。鸦翅袒金蝉半妥,翠云偏朱凤斜松,眉儿扫杨柳双弯浅碧,口儿点樱桃一颗娇红;眼如珠光摇秋水,脸如连花笑春风。鸾钗插花枝蹀躞,凤翘悬珠翠玲珑;胭脂蜡红腻锦犀盒,蔷薇露滴注玻璃瓮。端详了艳质,出落着春工。
【油葫芦】鸾镜光函百炼铜,端详了这玉容。似嫦娥出现广寒宫,衬桃腮巧注铅华莹,启朱唇呵暖兰膏冻。着粉呵则太白,施朱呵则太红。鬓蝉低娇怯香云重,端的是占断绮罗丛。
【天下乐】半点儿花钿笑靥中,娇红,酒晕浓,天生下没褒弹的可意种。翰材才咏不成,丹青笔画不同,可知道汉宫画爱宠。
【那吒令】露春纤玉葱,扫眉尖翠峰,清香含玉容。整花枝翠丛,插金钗玉虫。褪罗衣翠绒,缕金妆七宝环,玉簪挑双珠凤,比西施宜淡宜浓。
【鹊踏枝】你是看翠玲珑, 玉玎王東, 一步一金莲,一笑一春风。梳洗罢风流有万种,殢人娇玉软香融。
【寄生草】他生的倾城貌,绝代容,弄春情漏汇的秋波送,秋波送搬斗的春山纵,春山纵勾引的芳心动。鬓花腮粉可人怜,翠衾鸳枕和谁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