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一二五七——一三四八),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州客。湘乡(今属湖南省)人,一说为攸州(今湖南攸县)人。《冯氏族谱》又载其生于宝祐元年(一二五三)。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为人博闻强记而才气横溢;文思敏捷,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以文章称雄天下。《元史·儒学传》谓:“天台陈孚其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凿。攸州冯子振其毫俊与孚略同,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子振于天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涧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著有《居庸赋》,首尾五千言,雄浑正大,闳衔钜丽。曾与元代中峰禅师唱和,有《梅花百咏》一卷。所作散曲小令,或写个人闲适生活;或叹世、羡仙;或即景生情、抒怀写志;或登临感兴,吊古伤时;多劲逸而潇爽。今存散曲小令共四十四首,其中四十二首均为〔鹦鹉曲〕。大德六年(一三○二)冬, 冯子振留寓京城,听歌女演唱白贲〔鹦鹉曲〕, 此曲韵险,无人和韵作新辞。因友索和,一时光发,按原韵和作四十二首, 甚为有名。元·宋景濂称其词“横厉奋发”,“真一世之雄”。贯云石称其词“豪辣灏烂, 不断古今”(均见《阳春白雪序》)。冯子振退隐后,贯云石曾写有《寄海粟》,以三国时的陈登喻之, 可见冯子振的为人与个性。曾著有《海粟集》, 今人王毅辑有《海粟集辑存》。
小令
【正宫】鹦鹉曲
序云:白无咎有〔鹦鹉曲〕云:“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余壬寅岁留上京, 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相从风雪中,恨此曲无卖之者。且谓前后多亲炙士大夫,拘于韵度,如第一个“父”字,便难下语;又“甚也有安排我处”,“甚”字必须去声字,“我”字必须上声字,音律始谐, 不然不可歌,此一节又难下语。诸公举酒,索余和之,以汴、吴、上都、天京风景试续之。
山亭逸兴
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溜樵父。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幺】故人曾唤我归来, 却道不如休去。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
荣华短梦
朱门空宅无人住,村院快活煞耕父。霎时间富贵虚花,落叶西风残雨。【幺】总不如水北相逢, 一棹木兰舟去。待霜前雪后梅开,傍几曲寒潭浅处。
愚翁放浪
东家西舍随缘住,是个忒老实愚父。赏花时暖薄寒轻,彻夜无风无雨。【幺】占长红小白园亭, 烂醉不教人去。笑长安利锁名疆,定没个身心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