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诵律-全文翻译|白话文|译文|对照文 - 文言古籍网



十诵律
作者:佚名
《十诵律》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律藏典籍。它属于说一切有部所传的广律,是印度佛教律法的重要总结。
此律内容丰富,涵盖众多方面。从比丘、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细则,到僧团日常修行、生活规范等均有详细规定。其条文细致入微,对各种犯戒情形及相应的惩处方式都有明确界定,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严谨持戒来约束身心、消除烦恼、增长智慧,从而趋向解脱。
《十诵律》在佛教传播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地位。它为佛教僧团的有序运作和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使僧众们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可依。在历史长河中,它对各地佛教的本土化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地区的佛教僧团在参考《十诵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规范。
东晋时期,由鸠摩罗什翻译传入中国,对中国佛教律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众多高僧大德深入研究弘扬,成为中国佛教戒律传承和修行实践的重要依据,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录共 65 章
卷第一(初诵之一)
卷第二(初诵之二)
卷第三(初诵之三)
卷第四(初诵之四)
卷第五(初诵之五)
卷第六(初诵之六)
卷第七(第二诵之一)
卷第八(第二诵之二)
卷第九(第二诵之三)
卷第十(第二诵之四)
卷第十一(第二诵之五)
卷第十二(第二诵之六)
卷第十三(第二诵之七)
卷第十四(第三诵之一)
卷第十五(第三诵之二)
卷第十六(第三诵之三)
卷第十七(第三诵之四)
卷第十八(第三诵之五)
卷第十九(第三诵之六)
卷第二十(第三诵之七)
卷第二十一(第四诵之一)
卷第二十二(第四诵之二)
卷第二十三(第四诵之三)
卷第二十四(第四诵之四)
卷第二十五(第四诵之五)
卷第二十六(第四诵之六)
卷第二十七(第四诵之七)
卷第二十八(第四诵之八)
卷第二十九(第五诵之一)
卷第三十(第五诵之二)
卷第三十一(五诵之三)
卷第三十二(第五诵之四)
卷第三十三(第五诵之五)
卷第三十四(第五诵之六)
卷第三十五(第五诵之六)
卷第三十六(第五诵之七)
卷第三十七(第六诵之一)
卷第三十八(第六诵之二)
卷第三十九(第六诵之三)
卷第四十(第六诵之四)
卷第四十一(第六诵之五)
卷第四十二(第六诵之六)
卷第四十三(第七诵之一)
卷第四十四
卷第四十五(第七诵之二)
卷第四十六(第七诵之三)
卷第四十七(第七诵之三之余)
卷第四十八(第七诵之四)
卷第四十九
卷第五十(第七诵之五)
卷第五十一
卷第五十二
卷第五十三
卷第五十四(增一法第八诵之三)
卷第五十五
卷第五十六(第九诵之一)
卷第五十七(第九诵之二)
卷第五十八(第九诵之三)
卷第五十九(第九诵之四)
卷第六十
卷第六十一
卷第六十二
卷第六十三
卷第六十四
卷第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