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全解卷四
論語全解卷四
(宋)陳祥道撰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道徳之原出於天而其說始於古老子之言道徳躬因之而已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老子之言有言古之善為士者有言古之為道徳者有言古之所謂曲則全者有言執古之道以御今者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知矣信則有之也好則不特知之而已故孔子比焉聖人之於人將自明之則自尊而卑之所以信其言於後世孔子之竊比於我老彭尊之所以信其言也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述而不作之謂也好古敏以求之信而好古之謂也葢聖人達而在上則帝王天子之徳而有所作窮而在下則元聖素王之道而不敢作不敢作則信而好古而已有所作則不特自信而又人信不特好古而又稽而行之也然孔子之作春秋其事則述其書則作故其言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矣與夫不知而作者多矣諸子之學有不知无位而作之者有不知无徳而作之者又有不知先王之法既已致隆而或苟作之者皆在所棄焉孟子曰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葢唐虞成周未有懼之者此聖人所以有作也彭之言行於傳无道豈古之彭祖者乎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默而識之徳也學而不厭知也誨人不倦仁也時之人道聼而途說皆徳之棄非所謂默而識之也或畫焉或願息焉非所謂學而不厭也或先傳而後倦非所謂誨人不倦也故特自成而已葢學在已故言厭誨在人故言倦叔向曰求善不厭施舍不倦楊子曰事不厭教不倦合而言之則厭與倦皆在已而已故曰我學不厭而教不倦
子曰徳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徳在内者也不修則不充學在外者也不講則不明聞義不能徙則善不備不善不能改則行不完皆孔子所憂者也然樂而不憂所以處已憂而不樂所以與人同樂以忘憂處已者也樂天知命憂之不與人同者也徳之修然後能講學學之講然後能徙義徳之修學之講未能無不善改之而已孔子言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而終之以過則勿憚改與此仝意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