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散馆
每科新进士,选若干人为庶吉士,入馆教习禁体文字,三年有成,量材授职。若遇恩科,则不待三年即行授职,盖又有新科之吉士入馆矣。授职之例,入选者,二甲进士授编修,三甲进士授检讨;不入选者,内用主事、中书,外用知县(主事、中书皆序资于原科之前,知县遇缺即选)。考国初散馆之制,与今差异。康熙甲戌散馆,授编检者二十人(满洲傅森、满保、海宝三人,汉军陈梦球、高其倬二人,前科进士查、史申义、阎锡爵、汪亻炎四人)。授科道者二人(吴甫生、江球),授部曹者二人(拉都立、林文英),授知县者六人(张逸少,大学士玉书子。陈豫朋,户部尚书廷敬子),随旗行走一人(五哥,礼侍郎努黑子),丁丑科散馆,庶吉士徐树本(故大学士元文子)等二十五人,俱授翰林编检,朱启昆等六人,仍留馆教习。其后散馆,似此者甚多,不能备记也。
按国初沿明季之例,科道仅七品,是以庶吉士可以改授。今科道升为五品,乃编检之历阶,非吉士之授职矣。
雍正癸卯馆选五十六员,乙巳散馆授编检三十六员,用六部主事四员,中行评博九员,州县二员,教职二员。传胪张廷珩特旨授检讨,与一甲三人同入南书房。又补点帅念祖一员为庶吉士。另有记名十七员,问有情愿入官学教习者否,令其自陈。又单记三十人,以知县即用。五年丁未科,用庶常二十七人,以吏部主事即用五人,以六部额外主事用二十二人,以知县即用四人,以知县试用二十六人,以教职用五人。八年庚戌,一甲授职外,顾成天、胡宗绪二人,俱即授编修点庶常,外用额外主事五十九员,其余分头等四十二员,中等六十二员,次等九十八员,愿就教者四十八员,不用者一员宋长城。
向例额外主事,三年期满甄别,勤能者以主事选用,不及者以助教博士等官用。乾隆乙丑科,分部者五十余人,及戊辰甄留者仅十之三,余俱归原班铨选。嗣是以后,不留者少。
◎督抚加衔
故事,直省总督、巡抚命下日,吏部疏请应否加衔。近年必奉旨允准,几成一定之制。总督例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巡抚例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河督、漕督兼衔,同于巡抚。考从前加衔,并无一定之制。总督有加侍郎,河督有加尚书,巡抚有不兼部衔、仅带佥都御史者。如康熙年礼部侍郎阿金,授江南江西总督,仅改兼兵部侍郎衔;同时于成龙任河督,乃兼兵部尚书衔。张鹏翮由两江总督改督南河,亦兼兵部尚书衔;河道总督王新命加兵部右侍郎衔,均一河督,其加衔不同如此。又陕西巡抚、右副都御史巴锡任巡抚时,无侍郎衔,及升任云贵总督时始兼兵部右侍郎、副都御史衔;所遗之陕抚,以户部右侍郎博和补授,即改兼兵部右侍郎、副都御史衔。是从前兼衔,皆不一定。
又从前督抚加侍郎衔者,皆为右侍郎。今则不分左右,概曰兵部侍郎。
按朝会班次,总督加尚书衔,始入从一品班末;巡抚加侍郎衔者,始入二品班末,否则巡抚仅入三品之班。
◎颁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