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为相后登仙 张子房
右按《总仙记》:张良,字子房,五世相韩。良遇黄石公,为汉丞相十三年,谷成山下得黄石,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乃学道服金丹告终,并黄石葬焉。赤眉乱,人发其墓,但见黄石,化而飞去,不见其尸。良登仙为太元童子,从老君于太清中。
祖孙四人登仙 茅蒙
右按《总仙记》:茅蒙,字初成,咸阳人。隐华山修道。当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龙驾白日升天。先是时有童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元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始皇闻之,问故老,曰:「此仙人之谣。」始皇于是有弃世之志。蒙之玄孙盈,得道于金陵句曲山,上升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居赤城,时来句曲,邦人改句曲为茅君山。弟固,武威太守,固弟震,西河太守。二弟闻兄得仙,乃弃官从兄学道,固为句曲真人、定保右禁郎,治句曲山;震为保命地仙,主司三官。当时父老里谚歌曰:「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三君乘白鹤,各治一山头。召雨泽旱田,陆地亦复收。妻子保堂室,使我无百忧。白鹤翔青天,何时复来游?」三君往曾各乘白鹤而集此山二三处,时人见之,际形于歌咏,乃立庙于山东,呼为白口口,而不知司命君已东之赤城也。【模按:原本「东岳上卿」「卿」字空白,「保命地仙」,「保」字空白,「右禁郎」,「右」讹「石」,并据《氏族大全纲目》补改。又按:「三十一年」,查《尚友录》作「三十九年」,又「龙驾白日升天」,查《洞仙传》并《太平广记》,「龙」字上有「乘」字,「驾」字下有「云」字。又「震西河太守」,查《神仙传》「震」作「裹」,《集仙传》并《太平广记》「震」作「衷」,《氏族大全纲目》「西河」作「江西」。】
一家七人登仙 王子乔
右按《总仙记》:王子乔,周灵王之子晋也。好吹笙,作凤皇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邱公接以上嵩高山。四千余年后,于山中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是,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时有童谣曰:「王子乔,好神仙,七月七日上宾天。白虎口瑟凤吹笙,乘云鼓气吹日精。长不归秋山冷沾[占改亡]。」口口为桐柏真人右弼,主领五岳司侍。子乔妹道香,周灵王第三女宋姬之子,子乔为别生妹也。口眉寿,口口俱入陆口。道香受书为《紫清宫传》。妃领东宫口口夫人。子乔兄弟七人得道,五男二女,眉寿亦得道。郡国至庐陵太和有玉山,即子乔曾控鹤于此,旱即祈雨。祷祈时有人误唤奴者,即无雨。相传云子乔既为仙奴,附于此为神,至今择烈民之为讳。【模按:原本「四千余年后于山中」,查刘向《列仙传》作「三千余年后,求之于山上」。又「缑氏山头」,作「缑氏山巅」,「至是」作「至时」,「驻山巅」作「驻山头」。
兄弟四人登仙 郭四朝
右按《总仙记》:郭四朝,燕人。兄弟四人求茅山学道,并得仙。四朝是长兄,司三官,六年无违,迁九官左仙翁,领玉台执盖侍郎。今茅山下有地名曰郭千者,是四朝住宅,使人种植处,登仙后复忆旧居,时来宴朋友。
兄弟七人登仙 匡俗
右按《总仙记》:匡俗,周武时人。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于此中。后得仙去,空庐尚在,故曰庐山。汉武帝封俗为大明君,又称庐山君。【模按:原本「匡俗」,查诸书作「匡裕」,或作「匡绩」,又「周武时人」,查慧远《庐山记》作「殷周之际」,周景式《庐山记》作「周威王时人」。又「于」字空白,据《太平寰宇记》并《庐山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