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县本晋新罗县苦草镇。唐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因升为龙岩县以属。大历十二年,始割隶漳州。宋、元俱仍旧,国朝因之。
长泰县本隋泉州南安县武德乡地。唐乾符三年,邑长张进思始置武德场,以便输纳。文德元年,改为武胜,寻改武安。五代晋天福八年,南唐升为长泰县。宋太平兴国五年,邑民杨海等以其地去泉州三百余里,期会征输不便,请于泉守林金吾,乞舍远就近,遂割隶漳州。元仍旧,国朝因之。
南靖县本龙溪、漳浦、龙岩三县地。元至治中,以其地险远,难于控驭,遂析置南胜县,在九围矾山之东。至元三年,畲寇李胜等作乱,杀长史晏只哥,时同知郑晟、府判喜春会万户张哇哇讨之,失利,邑人陈君用袭杀胜,遂徙治于小溪琯山之阳。至正十六年,县尹韩景晦以其地偏僻多瘴,又徙于双溪之北,改为南靖县。国朝因之。
漳平县本龙溪县地,国朝成化三年,龙岩县民林廷琥等以其地所辖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五里,去县远且险,请别置一县以控制之,明年,遂析置漳平县。
汀州府
本府,晋太康三年,分建安郡,置晋安郡,又立新罗县汀州始基于此。以属,宋、齐、梁、陈、隋皆省。唐开元二十四年,始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领长汀、黄连、龙岩即今漳州府龙岩县。三县。天宝元年,改州为临汀郡,改黄连县为宁化县。乾元元年,复为汀州。初治新罗,按《唐会要》云“天宝元年,改新罗县为龙岩县”,则今之龙岩即州之故治也。而《唐书》则以为长汀县地,未知孰是。后迁长汀村,在上杭县北十五里,今名旧州。又迁东坊口。去今州治五里,亦名旧州。大历四年,刺史陈剑又迁白石,据《唐书》如此,而《唐会要》则以为“大历十四年,移汀州于长汀县白石乡”。考之本志云:“《地志》谓大历四年,移东坊口,后十年,陈剑奏移今治。”二说不同,疑当以本志之言为正。即今治是也。十二年,析龙岩县归漳州,以建州之沙县来属。《唐书》谓“是年沙县来属”,本志以为“乾元元年,领沙县”,未详。光启元年,王绪陷汀、漳二州,寻为王潮所得,其弟审知复继有之。乾宁三年,属威武军。五代晋开运元年,朱文进杀其主延羲,以许文缜来守。未几,泉、漳皆杀文进所署刺史,而以王氏诸子易之,文缜惧,遂以州降于延政。二年,王氏灭,地入南唐。越三年,领县二。“析沙县归剑州”,据《延平志》如此,本志作“开运二年”,未详。宋开宝八年下江南,悉有其地。太平兴国三年,属威武军。雍熙二年,属福建路,淳化五年,领县四。升上杭、武平二场并为县。元符元年,领县五。析长汀、宁化,置清流县。绍兴三年,领县六。以莲城堡为县。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汀州路,隶福建行中书省,其后改隶不一,详见布政司下。领司一,城内置录事司。县仍旧。后改莲城为连城。至正八年,立汀州分元帅府。二十二年,陈有定据而守之。国朝洪武元年,有定就擒,总管陈谷珍以城降,改为汀州府,属福建布政司,罢录事司,领县仍旧。置汀州卫,领左、右、中、前、后、上杭六千户所,治于此。成化六年,领县七。以明溪镇巡检司置归化县。十四年,领县八。析上杭县地,置永定县。
长汀县附郭。本晋新罗县地,属晋安郡。唐开元二十四年,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县,为汀州治所。后复随州迁长汀村,又迁东坊口,大历四年,又迁白石乡,宋又迁衣锦乡。元仍旧,国朝因之。
宁化县本晋新罗县地,在唐时介福、抚二州之间。开元二十四年置郡,因置黄连县以属。天宝元年,改为宁化县。宋、元仍旧,国朝因之。《大明一统志》谓“本建州沙县地”,而本志并不言其为沙县所析,未详。
上杭县本晋新罗县地,唐为龙岩县地。大历四年,始析胡雷、下保,置上杭场。周显德元年,南唐徙艺梓保。宋淳化五年,升为上杭县,析长汀县南境隶焉,属汀州。至道二年,徙治鳖沙。咸丰二年,徙语口市。天圣五年,徙钟寮场。乾道三年,县令郑稷因民之请,奏徙郭坊,即今治也。元仍旧,国朝因之。上杭场,即县之丰田里;艺梓保,即县之太平乡;鳖沙,即县之白沙里,去艺梓保二百里;语口市,即县之在城里,去鳖沙二百步许;钟寮场,即县之平安里,以其地坑冶大兴,商旅幅奏,故徙县治。今县治,即县之来苏里。
武平县本晋新罗县地。唐开元二十四年置州,复析其西南为南安、武平二镇,隶长汀县。五代时,伪闽并南安为武平场。南唐为沙县地,属剑州。宋淳化五年,升为武平县,而析长汀西南境隶焉,属汀州。元仍旧,国朝因之,而置守御千户所于此。《大明一统志》谓“唐为龙岩县”,而本志并不书其为龙岩所析。未详。南安、武平二镇相距二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