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县附郭。本晋晋安县地。隋开皇九年,析置莆田县,属泉州,寻废入南安县。唐武德五年,复置,属丰州。宋太平兴国五年来属。元仍旧,国朝因之。正统十三年,省兴化县西南乡地入焉。
仙游县本隋莆田县地。唐嗣圣十六年,析置清源县,天宝元年,别驾赵顺正以县与郡同名不便,奏请易之,遂改为仙游县。宋、元仍旧,国朝因之。正统十三年,省兴化县西北乡地入焉。
福宁州
本州,汉建安初为侯官县地。晋太康三年,析置温麻县,本志谓“汉元光初置”,未详。属晋安郡。隋开皇九年,县废,属泉州。唐武德六年,析置长溪县,寻省入连江,为宁远镇。嗣圣十九年,复置。开元十三年,属福州。开成中,析县地并古田县地,置感德场。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升为宁德县。宋淳祐中,又析长溪之西乡,本志作“西北”。置福安县。元至元二十三年,升长溪县为福宁州,属福州路,领宁德、福安二县。国朝洪武元年,仍改为福宁县,属福州府。自此以上,当与福州府互观。置福宁卫,领左、右、中、前、后、大金、治本州五十二都。定海治连江县二十七都。七千户所,治于此。成化九年,复升为州,直隶福建布政司,仍领福宁、宁德二县。
宁德县本唐长溪并古田二县地。开成中,分置感德场。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升为宁德县。宋属福州。元至元二十三年,属福宁州。国朝洪武二年,改属福州府。成化九年,仍隶福宁州。至元二十三年,本志作“二十二年”。
福安县本唐长溪县地。宋淳祐五年,析置福安县。元至元二十三年,隶福宁州。国朝洪武二年,改隶福州府。成化九年,仍隶福宁州。至元二十三年,本志亦作“二十二年”。
校注
1《周礼 职方氏》疏:“叔熊避难于濮,随其俗,后分七种,故谓之七闽。”
2据《史记 东越列传》,馀善发兵反汉为元鼎六年。
3唐中宗李显年号。李显于公元六八四年一月即位,二月被废。是年九月,改元光宅,武则天临朝称制,直至公元七○四年。本志编纂者对在武则天时事,皆依朱熹《通鉴纲目》,仍用中宗嗣圣年号。此处之“嗣圣三年”,实为武则天垂拱二年。本志类此情况甚多,不再一一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