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脉证名状二十六种所主病证
虚脉之诊,按之不足,迟大而软,轻举指下,豁然而空。经曰:脉虚则血虚。血虚生寒,阳气不足也;疮肿脉虚,宜托里和气养血也。
软脉之诊,按之则如帛在水中,极软而沉细,亦谓之濡。其主胃气弱;疮肿得之,补虚排脓托里。
弱脉之诊,似软而极微,来迟而似有。仲景曰:微弱之脉,绵绵如泻漆之绝。其主血气俱虚,形精不足;大抵疮象沉迟濡弱,皆宜托里。
促脉之诊,按之则来去数,时一止而复来。仲景曰:阳盛则促,主热蓄于里也,下之则和;疮肿脉促,亦急下之。
结脉之诊,按之则往来迟缓,时一止而复来。仲景曰:阴盛则结。经曰:促结则生,代
代脉之诊,按之则往来,动则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曰代脉也。代者气散也,诸病见之不祥;大凡疮肿之病,脉促结者难治,而况见代脉乎!
动脉之诊,见于关上,无头尾,如豆大,厥厥然而动摇者是也。《脉经》曰:阴阳相搏谓之动。动于阳则阳气虚而发厥,动于阴则阴气虚而发热。是阳生于尺而动于寸,阴生于寸而动于尺,不可不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