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门第三十五
大黄(一两五钱) 甘草(四两) 大豆(五升,先煮二三沸,去苦水再煮)
三物用井花水一桶煮熟,冷服无时。
此治中、上二焦消渴之方也。
大黄能去胃中实热,甘草能缓燥急之势,大豆能解诸家热毒,而必冷服者,寒因寒用也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下消者,烦渴引饮,小便如膏,此方主之。
先有消渴善饮,而后小便如膏者,名曰下消。惧其燥热渐深,将无水矣!故用此方以救肾水。熟地、山萸,质润味浓,为阴中之阴,故可以滋少阴之肾水。丹皮、泽泻,取其咸寒,能
八味丸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山药(各四两)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肉桂(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