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
(音俭。《本经》上品)
【释名】鸡头(《本经》)、雁喙(同)、雁头(《古今注》)、鸿头(韩退之)、鸡雍(《庄子》)、卯菱(《管子》)、 子(音唯)、水流黄。
弘景曰∶此即今 子也。茎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
颂曰∶其苞形类鸡、雁头,故有诸名。
时珍曰∶芡可济俭歉,故谓之芡。鸡雍见《庄子·徐无鬼篇》。卯菱见《管子·五行篇》。
扬雄《方言》云∶南楚谓之鸡头,幽燕谓之雁头,徐、青、淮、泗谓之芡子。其茎谓之 ,亦曰 。郑樵《通志》以钩 为芡,误矣。钩 ,陆生草也,其茎可食。水流黄见下。
【集解】《别录》曰∶鸡头实生雷泽池泽。八月采之。
保升曰∶苗生水中,叶大如荷,皱而有刺。花子若拳大,形似鸡头。实若石榴,其皮青黑,肉白如菱米也。
颂曰∶处处有之,生水泽中。其叶俗名鸡头盘,花下结实。其茎嫩者名 ,亦名 菜,人采为蔬茹。
宗 曰∶天下皆有之。临水居人,采子去皮,捣仁为粉,蒸炸作饼,可以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