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传习录
王绂
卷二论画
右唐王摩诘山水一则,平平写去,绝不矜张,正恐老画工不无失著。后来作画谱者,偷取一二,连篇
累牍,作为形似之语,殊令人作恶。须知欲探幽微,期诸遥永,或十年,或二三十年,那时方可游戏,为三昧之已得也。若寻常写作,这是一敬字是工夫,后生家勉之。
右唐王摩诘山水论一则。秘省名画充栋,与同馆日取一二种展玩,方知古人意在笔先之妙,总当于无笔墨处领取。云烟过眼,此事渐疏,偶阅前贤授受真诀,为之怃然。学者【从有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神理,更从无笔无墨处参法度,从有笔有墨处参神理。针线细密,脉缕清微,早作夜思,心摹手追。如是者一二十年,不患不到能手地位,以言乎神与妙,则未也。若或规抚一二名迹,露其所长,掩其所短,自以为能,并题前人款识,以求售于世,欺世欺人,直欺己耳,欺人欺已,直欺天耳。吾愿后生辈慎勿蹈之。
右唐张彦远论用笔一则。此等文字,学者总须熟玩,自然不敢侈谈挥豪,不敢妄称传笔法。夫书画一致,自古而然。不能读书,即不能穷理,不能观物;不能穷理观物,即不知各各生意所在;不知生意所在,虽欲守神专一,皆死笔也。联绵者非常山之蛇,超忽者乃燕石之宝,假托形似,疑鬼疑神,吾甚怜之。盖所谓笔不周而意周者,须从死工夫得来,到得精纯之至,意旨不乱,外物不侵,人假天造,英灵来往。此岂一时可希之事。有如界笔直尺,可弃也而不可弃。不用界笔直尺而后为生动,固也,不用界笔直尺而一似实用界笔直尺,方是工于写生手。今之作者,效颦捧心,代斫伤手,东涂西抹,自云写意。呜呼,生气安在而生意云乎哉!至篇中书画粘合处,自当人人见及,吾亦不多赘云。
右数则,主论法度绳尺,即没骨一法,亦以神彩生动为上,不可以杜撰率易为之(尊物)。若执而不化,则外合而内不充(形似)。所当容与其心,与天为徒,与古为徒,虚而待物,惟道集虚,耳目内通,鬼神将来舍,而况于人师。(得画之神理)
右宋郭熙山水品评二则。层级不紊,指授分明,浅浅深深,随人领取。东坡尝言: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其称重如是。相传郭氏最工山水寒林,初时每日摹骤雨图六幅,而笔法大进。此所谓接而时生于心者也。不能规乎其始,不可入于灵府。旨哉乎庄生之言。(由技入道)
右元黄公望杂论山水树石凡九则。九则中拈出理字,最须参透。明于理者,不从笔墨上讨生活。有理方可与言气,有气无理,非真气也;有理无气,非真理也。理与气会,理与情谋,理与事符,理与性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