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杂书琴事
十三家墨
余为儿时,于彭门寇钧国家见其先世所藏李廷珪下至潘谷十三家墨,断珪残璧,璨然满目。其廷珪小挺,岁久不见胶彩,而书于纸间视之,其黑皆非余墨所及。东坡先生临郡日,取试之,为书杜诗十三篇,各于篇下书墨工姓名,因第其品次云。
墨工制名多蹈袭
墨工制名,多相蹈袭,其偶然耶?亦好事者冀其精艺追配前人,故以重名之也。南唐李廷珪,子承宴;今有沈珪,珪子宴;又有关珪。国初张遇,后有常遇,和之子;又有潘遇,谷之子。黟川布衣张谷所制得李氏法,而世不多有;同时有潘谷;又永嘉叶谷作油烟与潭州胡景纯相上下,而胶法不及。陈赡之后,又有梅赡云。耿德真,江南人,所制精者不减沈珪。惜其早死,藏墨之家不多见也。
杂取桦烟
三衢蔡瑫,虽家世造墨,而取烟和胶皆出众工之下。其煤或杂取桦烟为之,止取利目前也。
油松烟相半则经久
近世所用蒲大韶墨,盖油烟墨也。后见续仲永言:绍兴初,同中贵郑几仁抚谕少师吴玠于仙人关,回舟自涪陵来,大韶儒服手刺,就船来谒。因问油烟墨何得如是之坚久也。大韶云:亦半以松烟和之,不尔则不得经久也。
墨磨人
一日谒章季子于富春之法门寺,出廷珪墨半笏为示,初不见胶彩,云是其大父申公所藏者。其墨匣亦作半笏样,规制古朴,是百余年物。东坡先生所谓“非人磨墨墨磨人”者,不虚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