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源學案(下)(黃宗羲原本
黃百家篡輯
全祖望修定)
八卦次序之圖(圖一)
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也。
《啟蒙》曰:太極之判,始生一奇一耦而為一畫者二,是為兩儀,其數則陽一而陰二,在《圖》、《書》則奇耦是也。兩儀之上各生一奇一耦而為二畫者四,是為四象,其位則太陽一、少陰二、少陽三、太陰四,其數則太陽九、少陰八、少陽七、太陰六。以《河圖》言之,則六者一而得五者也,九者四而得五者也,八者三而得五者也,七者二而得五者也。以《洛書》言之,則九者十分一之餘也,八者十分二之餘也,七者十分三之餘也,六者十分四之餘也。四象之上各生一奇一耦而為三畫者八,于是三才略具而有八卦之名。其位則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在《河圖》則乾坤離坎分居四實,兌震巽艮分居四虛。在《洛書》則乾坤離坎分居四正,兌震巽艮分居四隅。《周禮》所謂「大卜掌三《易》之法,夏曰《連山》,商曰《歸藏》,周曰《周易》,其經卦皆八」也,《大傳》所謂「八卦成列」也。
百家謹案:《大傳》,包犧氏仰觀俯察,遠求近取,于是始作八卦,非因《河圖》而作也。至于《河圖》,自漢以來未有定說。孔安國、劉歆以八卦為《河圖》,《洪範》本文為《洛書》。鄭康成依緯書,則云《河圖》九篇,《洛書》六篇。其一六居下之圖,皆以為天地之數,初未嘗以此為《河圖》也。至劉牧謂《河圖》之數九,《洛書》之數十,亦以今之《洛書》為《河圖》,《河圖》為《洛書》。而朱子始反置之,作《啟蒙》。說詳先遺獻《象數論》中。據《啟蒙》,以圖中虛五與十為太極,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奇耦數各二十為兩儀,以一二三四合五而成六七八九為四象,拆四方之合為乾坤離坎,補四隅之空為兌震巽艮,并牽扯《洛書》入之,以傅會《大傅》「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文。而蔡氏謂伏皇但據《河圖》以作《易》,不必豫見《洛書》而已逆與之合,《圖》者伏皇之所由以畫卦,《書》者大禹之所由以衍疇也。其實八卦與《河圖》不相黏合。即朱子自于《原象篇》云:「惟皇太昊,仰觀俯察,奇耦既陳,兩儀斯設。既幹乃支,一各生兩,陰陽交錯,以立四象。兩一既分,一復生兩,三才在目,八卦指掌。」其《感興篇》又云:「皇羲古神聖,妙契一俯仰,不待龍馬圖,人文已宣朗。」其附錄語又謂:「仰觀俯察,遠求近取,安知《河圖》非其中之一事。」據此,殆亦自悟《啟蒙》之失矣。
八卦方位之圖(圖二)
此明伏羲八卦也。又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後六十四卦方位倣此。
「八卦相錯」,明交相錯而成六十四卦也。「數往者順」,若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數往」也。「知來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云「知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