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卷 卷五十五 水心學案(下)
水心學案(下)
(黃宗羲原本
黃百家纂輯
全祖望補定)
水心文集(補)
所謂覺者,道德、仁義、天命、人事之理是已。夫是理豈不素具而常存,然而無形無色,人必穎然獨悟,眇然獨見,耳目之聰明,心志之思慮,有出于見聞之外者,不如是,不足以得之。養是覺也,何道﹖將一趨于問學而不變,責難于師友而不息,先義而後利,篤于自為,而不苟于為人。于是死生禍福齊焉,是非邪正定焉,人之大倫,天下國家之經紀,咸取極焉。三代之後,世遠俗壞。士以利害得喪為準的,雜糅其思慮,紛汩其聰明,喜相玩,怒相寇,障固其公共者使之狹小,闡闢其專私者而更自以為廣大。于是獨悟特見之士,覺于道而違于世,昏然為天下大迷。夫以一人而覺一世之所迷,合一世以咻一人之所覺,方交■而未已。而異端之說,至于中國,上不盡乎性命,下不達乎世俗,遂以聰明為障,思慮為賊,顛倒漫汙而謂之破巢窟,頹弛放散而謂之得本心,以愚求真,以麤合妙,而卒歸之于無有,是大異矣。然其覺是也,亦必穎然獨悟,眇然特見,聰明思慮有出于見聞而後可。士徒厭夫雜糅汩之為累,遂舍而求之者十九。嗚呼!道德、仁義、天命、人事之理不可以有易也,夷夏之學不可以有亂也。以世俗之覺蔽其中,而又以異端之覺奪其外,則理之素具者闕,而常存者隱矣。(《范東叔覺齋記》。)
祖望謹案:東叔學佛者也。
佛之學入中原,其始固為異教而已,久而遂與聖人之道相亂。有志者常欲致精索微以勝之,卒不能有所別異,而又自同于佛者,知不足以兩明,而又失之略也。(《李之翰中洲記》。)
程氏誨學者必以敬為始,予謂學必始于復禮,禮復而後能敬。(《敬亭後記》。)
祖望謹案:此是水心宗旨,然非敬何以復禮﹖敬乃所以復禮也,水心言之倒矣!宜乎,東發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