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祚廉儉
山陰吳督部興祚仕宦四十餘年,位一品,所得祿賜盡以養戰士,遺親故,而居無一廛,囊無贏金。及以粵督解任還京師,與無錫秦諭德遇於瓜洲,一日,會食,脫粟枯魚,酸寒相對,諭德曰:「公貧乃至此乎?」明日與別,吳喜見眉宇,告諭德曰:「適有饟米數十石者,不憂餒矣。」
田山薑廉儉
康熙己未開博學宏詞科,一時名士率皆懷刺跨馬,日夜詣司枋者之門,乞聲譽以進。德州田山薑侍郎雯方以工部郎中膺薦辟,屏居蕭寺,不見一客。比督學江南,舁以肩輿,從兩驢,載衣裳一箱、《五經》子史兩方廚,蒼頭奴二人,踽踽行道上,戒有司勿置郵傳給供張,自市蔬菜十把、脫粟三斗,不為酒醪佳設,惟日矻矻以文章為事。
陳清端廉儉
陳清端公璸釋褐歸里,講學五年,足蹟未嘗入公門,每謂貪不在多,一二非分錢便如千百萬。後嘗舉此入對,聖祖嘉之。旋令古田,調臺灣,督川學,巡臺、廈,開府湖南、福建,孑身在外,幾二十年,未嘗挈眷屬,延幕賓。公子曠隔數千里,力不能具舟車一往省視。傔從一二人,官廚以瓜蔬為恆膳,其清苦有為人情所萬不能堪者,陳晏然安之,終其身不少更變。聖祖目為苦行老僧,又曰:「從古清官,無逾璸者。」
于清端廉儉
于清端公成龍令羅城,拊循殘氓,悉除諸禁,誠意感人,民皆以田賦親輸清端手。或留數錢置案上,問何意,曰:「阿耶不納火耗,不謀衣食,寧酒亦不買乎?」清端感其意,留數錢。計得酒一壺而止。
清端居羅城久,從僕或散去或死,羅人益憐之,每晨夕,集問安否,間歛金錢跪進,云:「知阿耶清苦,我曹供些少鹽米費耳。」笑謝曰:「我一人,何須如許物,可持歸易甘旨,奉汝父母,如我受也。」民怏怏持去。一日,聞其家人來,民大喜,奔譁庭中,言:「阿耶人來,好將物安家去。」又進金錢如初。又笑謝曰:「此去吾家六千里,單人攜貲,適為累耳。」麾使去。民皆伏泣,清端亦泣,卒不受。比遷知合州,羅民遮道呼號曰:「耶今去,我儕無天矣。」追送數百里,哭而返。一眇者獨留不去,清端問故,曰:「民習星卜,度公橐中貲不足行千里,民技猶可資以行也。」清端感其意,因不遣去。會霪雨貲盡,竟藉其力得達。
其後清端薨於兩江總督任所,先一夕,微覺體中不適,晨興,坐內堂判事,少頃,瞑目不語,遂薨。藩臬入內寢,檢遺囊,為棺斂計,見其衾幃敝陋,笥存白金三兩、舊衣數襲、青錢二千、粟米五六斗,相率太息而出。性廉潔,儉於自奉,不為妻子計,惡衣粗食,安之若素。聖祖亦信之彌篤,以為廉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