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內篇.德充符第五
常季曰:「彼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為最之哉?」
嫌王駘未能忘知而自存。
嫌未能遺心而自得。
夫得其常心,平往者也。嫌其不得平往而與物遇,故常使物就之。
仲尼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眾生。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而況官天地、府萬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
夫止水之致鑑者,非為止以求鑑也。故王駘之聚眾,眾自歸之,豈引物使從己耶(四)!
動而為之,則不能居眾物之止。
夫松柏特稟自然之鍾(五)氣,故能為眾木之傑耳,非能為而得之也。
言特受自然之正氣者至希也,下首則唯有松柏,上首則唯有聖人,故凡不正者皆來求正耳。若物皆有青全,則無貴於松柏;人各自正,則無羨於大聖而趣之。
幸自能正耳,非為正以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