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贞,这本是旧说,不是什么新发明。我是吴人,少年时有位老儒是太仓人,也曾说:乡人传说《金瓶梅》的作者确是王世贞。但我只是姑妄听之。到我老来,才着手研讨这个问题,经过调查,检阅材料,逐步相信非王世贞莫属。
首先,我们先看看《明史· 王世贞传》:
王世贞,… … 右都御史忬('忬读予― 星注)之子也。… … 年十九,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入王宗沐、李先芳、吴维岳等诗社,又与李攀龙、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辈相唱和,绍述何(景明)李(东阳),名日益盛。屡迁员外郎郎中。奸人阎姓者犯法,匿锦衣都督陆炳家。世贞搜得之。炳介严蒿以请,不许。杨继盛下吏时,进汤药。其妻讼夫冤,为代草。既死,复棺硷之。蒿大恨。吏部两拟提学,皆不用。用为青州兵备副使。父忬以滦河失事,蒿构之论死,系狱,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憋日蒲伏蒿门,涕泣求贷。蒿阴持仔狱,而时为谩语以宽之。两人又日囚服踢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颗乞救。诸贵人畏蒿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 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伏闽讼父冤,言为蒿所害。大学士徐阶左右之,复忏官。世贞意不欲出。…… 一吏部用言官荐,令以副使苍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母忧归。服除,补湖广,旋改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卿。……一张居正材国,以世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贞不甚亲附。… … 会迁南京大理卿,… … 居正段,起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 … 起南京兵部右侍郎。先是世贞为副都御史及大理卿、应天尹与侍郎,品皆正三。… … 比耀南京刑部尚书。…… 一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据《明史稿》当是十八年,卒年六十五岁〔1526 一1590〕)。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 一其所与游者大抵见其集中,各为标目,曰:前五子者:李攀龙、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也。后五子者,则南昌余日德、蒲析魏裳、歙汪道昆、铜梁张佳允、新蔡张九一也。广五子则昆山俞允文、浚卢柟、璞州李先芳、孝丰吴维岳、顺德欧大任也。续五子则阳曲王道行、东明石星、从化黎民表、南昌朱多煌、常熟赵用贤也。末五子则京山李维祯、绑屠隆、南乐魏允中、兰溪胡应麟,而用贤复与焉。其所去取,颇以好恶为高下(赵用贤重出一一星注)……
弟世愍,嘉靖三十八年成进士,即遭父忧。父雪,始选南京礼部主事… …
再把沈德符《野获编》第二十五卷《金瓶梅》一段纪事引录于下:
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为外典,余恨未得见。丙午(1606 年― 星注)遇中郎京都,问曾有全帙否?曰:弟睹数卷,甚奇怪。今唯麻城刘延白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又三年,小修上公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抄掣归。吴友冯犹龙见之惊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马仲良榷吴关,亦劝予应梓人之求,可以疗饥。余曰:此等书必遂有人版行。但一出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他日阎罗究洁始祸,何词以对?吾岂以刀锥博泥犁哉?仲良大以为然,遂固筐之。未几时,而吴中悬之国门矣。然原来实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无论肤浅鄙但,时作吴语;即前后血脉,亦绝不贯串,一见知其鹰作矣。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林灵素则指陶仲文,朱耐则指陆炳,其他各有所属云。
(按日本《大汉和辞典》《金瓶梅》条说是根据沈德符《顾曲杂言》,内容基本相同,但把延白拆开,在白字上加点成刘延、白承禧二人,其实是一人,刘承禧字延白。白即伯,延与承义近。可证日本大辞典有误。《三希堂法帖》第一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后有刘承禧题字,说他藏了该帖,自诩"右军法书,吾家第一。"后有"麻城刘承禧永存珍秘"字样。又《元曲选· 减晋叔序》中说:"顷过黄,从刘延伯借得二百种,云录之御戏监,与今坊本不同。"可证刘延伯是一位大收藏家。并可证延白即延伯。麻城县属黄州府。)
沈德符字景倩,一字虎臣,浙江嘉兴人,万历举人。生于万历六年,死于祟祯五年(1578 一1642 年)。他本身也是个名士,著书很多。王世贞死时,他已十二岁。少壮时寓北京,丙午年为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沈氏已二十八岁,后三年三十一岁时,从袁中郎弟袁小修手抄到全书(缺五回)带回苏州。
这段材料说明很多问题:
(1)《金瓶梅》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