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字明允,号老泉。子轼,字子瞻,小字同文。谪黄州日,就东坡筑雪堂以居,因号东坡居士。次辙,字子由,小字同叔,己卯生,东坡,号为卯君。唐时,苏味道为眉州刺史,留一子居眉,故眉有苏氏。时人语曰:“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
至和间,苏明允来京师,为欧阳公所知,其名翕然。韩忠献诸公皆待以上客。尝遇重阳,忠献置酒私第,惟欧阳公与一二执政。而苏明允乃以布衣参其间,都人以为异礼。席间赋诗,明允有“佳节屡从愁里过,壮心还倚醉中来”之句,诸公莫不击节。
苏子瞻十岁时,见老苏诵欧公《谢宣召赴学士院仍谢对衣并马表》因令子瞻拟之,其间有云“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老苏喜曰:“此子他日当自用之。”至元中,再召入院作承旨,仍益之,云:“枯羸之质,匪伊垂之带有余;敛退之心,非敢后也马不进。”
王荆公在熙宁中作《字说》,妄意杜撰,东坡因见而及之,曰:“丞相赜微窗穷制作,某不敢知,独恐每每牵附,学者承风,不胜其凿。姑以‘奔’‘粗’二字言之,牛之体壮于鹿,鹿之行速于牛,今积三为字而其义皆反之,何也?”又戏谓曰:“以竹鞭马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尝举“坡”字问荆公何义?公曰:“‘坡’者,土之皮”。坡公笑曰:“然则‘滑’者水之骨乎?”荆公并无以答。
王荆公一日问东坡曰:“‘鸠’字何以从‘九’?”东坡曰:“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恰是九个。”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
王介甫论扬子投阁为史臣之妄,剧秦美新之作,亦后人诬子云。它日与东坡论及此,东坡曰:“轼亦疑一事。”荆公曰:“疑何事?”东坡云:“不知西汉果有子云否?”闻者皆大笑。
东坡一日会客坐,客举令,欲以两卦名证一故事,一人云:“孟尝门下三千客,《大有》《同人》。”一人云:“光武兵渡滹沱河,《既济》《未济》。”一人云:“刘宽婢羹污朝衣,《家人》《小过》”。东坡云:“牛僧孺父子犯罪,先斩《小畜》,后斩《大畜》。”盖指荆公父子也。众皆绝倒。
苏子瞻与姜潜同坐,姜字至之,先举令云:“坐中各要一物是药名。”乃指子瞻曰:“君,药名也。”问之曰:“子苏子。”子瞻应声曰:“君亦药名也。君若非半夏,定是厚朴。”姜诘其故,曰:“非半夏、厚朴,何故曰姜制之。”
东坡,元时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独于司马温公不敢有所重轻。一日,与论事偶不合,坡曰:“相公此论,故为鳖厮踢。”温公不解其义,曰:“鳖安能厮踢?”坡曰:“是之谓鳖厮踢。”及归舍,方卸巾弛带,乃连呼曰:“司马牛,司马牛。”